3 月下半月中国出口至欧美及澳洲海运行情深度解析

2025-03-13

欧美航线:运价承压与结构性矛盾并存▼  

 

需求端持续疲软
欧美地区消费需求复苏乏力,美国劳动力市场降温(2 月非农数据低于预期)叠加欧洲通胀压力,终端零售库存高企,导致货量增长受限。尽管 2024 年广交会欧美采购商数量回升,但实际订单转化有限,短期出口需求难现爆发式增长。


运力与成本博弈
红海危机推高隐性成本:中东战事持续导致亚欧航线绕行好望角,约 7% 的全球运力被占用,船舶周转周期延长 10-14 天。船公司通过提高燃油附加费(BAF)和紧急燃油附加费(EBS)转嫁成本,但即期市场运价因需求不足仍显疲软。
港口拥堵加剧效率损耗:上海、宁波等亚洲枢纽港因恶劣天气和船舶激增,集装箱滞留时间延长至 2.5-4 天,叠加美东港口自动化程度低,万箱大船装卸效率受限,进一步压缩有效运力。


运价分化与策略调整
欧线长协价已锁定高位,但现货市场运价出现 “倒挂(现货低于合约价),船公司通过减班控舱(3 月北美航线取消 7% 航班)和喊涨策略试图托底运价,但实际效果取决于 3 月货量。美线受特朗普关税政策预期影响,货主提前出货集中在 2024 年底,导致 2025 年一季度需求断层,美西、美东运价在 2 月单周跌幅超 17%,跌破 3000 美元 / FEU 4000 美元 / FEU 关键点位。

 

澳洲航线:运价下行与区域分化加速▼  

 

需求季节性回落
家具、电器等私人物品运输需求进入淡季,叠加澳洲房地产市场降温,3 月澳新航线 SCFI 指数环比下跌 15.6%。市场竞争与运力释放中小船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推出低价策略,部分货代企业通过 “包柜 + 集拼” 模式压缩成本,导致市场运价进一步下探。新造船运力逐步释放(2024 年新增 300 TEU),叠加红海危机未直接影响澳线,供需失衡压力凸显,船公司通过临时停航(如减少非热门港口挂靠)缓解压力,但效果有限。


政策与成本制约
澳洲海关对木制品、食品等商品的查验趋严,熏蒸费、清关费等附加成本增加,削弱了低价策略的吸引力。国际海事组织(IMO)环保法规推动船舶更新,部分船公司将合规成本转嫁给货主,长期或推高运输成本,但短期内对即期市场影响较弱。

 

 长期趋势与风险提示▼  

 

全球供应链韧性挑战
红海危机、港口拥堵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扰动市场,船舶绕航、罢工谈判等地缘因素可能导致运价短期反弹,但需求基本面决定了中长期下行趋势。船公司通过长协价锁定收益(2025 年长约运价预计高于 2024 年),但现货市场波动仍将延续。


结构性机会与策略建议
欧美线:关注 3 月下旬关税政策落地后的货量变化,灵活选择船期以规避可能的运价波动。澳洲线:利用淡季运价优势,提前布局高附加值货物运输。

 

 

结论:3 月下半月,欧美及澳洲航线运价将延续弱势,但欧美线受红海危机和港口拥堵支撑,跌幅或收窄;澳洲线供需矛盾更突出,运价可能进一步下探。建议货主密切关注船公司运力调整动态,结合自身需求灵活选择运输方案,同时警惕地缘政治和政策变动带来的短期风险。


返回列表
canonllj@icloud.com
0755-8939 6656